中元节
今天是8月22日,农历七月十五,中元节。
中元节,一般在每年的七月十五,
部分地区是七月十四。
中元节是一个祭祖大节,
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这一天,
民间普遍进行
祭祀鬼魂、祭祖先、荐时食等活动。
因此,中元节又俗称“鬼节”。
中元节,
是佛教、道教与世俗融合而成的节日。
庆贺丰收,酬谢大地
古代中国人对于农事的丰收,
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。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
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,
把时令佳品供给神灵、祖先品尝,
感谢神灵和祖先的庇佑,
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。
称为“秋尝”。
先秦时就有秋尝祭祖的活动。
汉代时,
庆贺丰收、酬谢大地成为例行的节日。
北魏时,始称“中元”,
又称“鬼节”或“孟兰盆会”。
道教:超渡亡魂
传说地官在中元节这一天,
会打开地府,放出全部鬼魂。
已故祖先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。
民间设道场,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,
这一天要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或往生之路。
还要举行盛大法会、祈福道场,
为死者的灵魂超度。
佛教:盂兰盆节
七月十五这一天,
佛教举行超渡法会,
也就是“孟兰盆会”。
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,
人生的痛苦犹如倒挂在树头上的
蝙蝠,悬挂著、苦不堪言。
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,便需要诵经,
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。
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,
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。
古时,人们非常重要中元节,
中元节与除夕、清明节、重阳节
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。
北齐时的《颜氏家训》,
南朝时的《荆楚岁时记》,
宋时的《东京梦华录》、《梦梁录》,
清时的《帝京岁时纪胜》等等
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。
典籍中记载:
中元节前几天,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,
卖时鲜瓜果的,
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,
色彩斑斓,叫卖声不绝于耳。
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,
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。
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,
大的有七八尺,引人注目。
到城外去祭墓地,
络绎不绝,较之清明节尤胜。
祭祖
“七月半”是祭祖的日子。
民间相信,这一天,祖先会返家探望子孙。
“中元节”祭祖时,要请出先人牌位,
恭敬上香,供茶饭,叩拜。
向祖先汇报一年的情况,
并祈求保佑子孙平安幸福。
祭祀土地
我国是农耕文明,为了有好收成,
人们寄托于神灵的庇佑。
初秋,在收成时,人们祭祀土地和神灵。
感谢神灵,并祈求来年丰收。
放河灯
放河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。
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放河灯的目的,
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。
据说,这天,从地府出来的鬼魂
能借着河灯的光亮,
照亮路途,或回家探亲或持灯往生。
焚纸锭
中元节时,
民间用锡箔糊制成银锭状的冥钱。
将纸币焚化给死者,
可供其当钱使用。
送羊节
七月十五,还被称为“送羊节”。
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羊,祥也。”
这一天,民间流行
外祖父、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。
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,
后来,送活羊演变成了送面羊。